您的位置:首页 > 农技百科
黄淮夏大豆区陆续进入开花结荚期,应重点关注点蜂缘蝽、蜗牛等害虫防控。点蜂缘蝽主要吸食大豆的茎、叶、花和荚果内的汁液,为害荚果造成种子发育停滞和死亡,导致源库关系失衡,引起大豆荚而不实,茎叶青绿。这种现象俗称“症青”,严重时绝收,对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危害极大。蜗牛属软体动物,觅食范围非常广泛,尤其喜食多汁鲜嫩的植物组织。蜗牛舐食大豆叶、茎,造成孔洞或吃断,成贝食量较大,边吃边排泄粪便,具有暴食性。数量多时,叶片被取食严重,甚至吃光,影响光合作用,从而导致豆荚少,豆粒少,严重影响产量。蜗牛为害后常引发病菌污染,造成腐烂。
一、主要害虫发生与危害
(一)点蜂缘蝽识别与发生规律
1. 形态特征
成虫 体长15~17毫米,宽3.6~4.5毫米,狭长,黄褐至黑褐色,被白色细绒毛。头在复眼前部成三角形,后部细缩如颈。触角第1节长于第2节,第1、2、3节端部稍膨大,基半部色淡,第4节基部距1/4处色淡。头、胸部两侧的黄色光滑斑纹成点斑状或消失。前胸背板及胸侧板具许多不规则的黑色颗粒,前胸背板前叶向前倾斜,前缘具领片,后缘有2个弯曲,侧角成刺状。小盾片三角形。腹部侧接缘稍外露,黄黑相间。足与体同色,胫节中段色淡,后足腿节粗大,有黄斑,腹面具4个较长的刺和几个小齿,基部内侧无突起后足胫节向背面弯曲。腹下散生许多不规则的小黑点。
若虫 1~4龄体似蚂蚁,5龄体似成虫仅翅较短。各龄体长:1龄2.8~3.3毫米,2龄4.5~4.7毫米,3龄6.8~8.4毫米,4龄9.9~11.3毫米,5龄12.7~14毫米。
卵 长约1.3毫米,宽约1毫米。半卵圆形,附着面弧状,上面平坦部的中间有一条不太明显的横形带脊。
图1 点蜂缘蝽各虫态特征(史树森摄)
2. 发生规律
点蜂缘蝽一年发生2-3代,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和草丛中越冬,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,4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春大豆、菜豆、豇豆等豆科作物上产卵,若虫取食作物茎叶和豆荚的汁液。第一代成虫6月上旬开始出现,在豇豆、菜豆等作物上产卵为害,第二代成虫7月中旬开始羽化,8月中下旬盛发,此时大量飞往莲田为害。第三代成虫9月上旬至11月中旬羽化,10月下旬以后陆续蛰伏越冬。
(二)蜗牛识别与发生规律
1. 形态特征
(1)同型巴蜗牛
成贝:壳质厚,扁球形,壳高11.5~12.5毫米,宽15~17毫米,有5~6个螺层,顶部几个螺层增长缓慢,略膨胀,螺旋部低矮,体螺层增长迅速、膨大。壳顶钝,缝合线深。壳面有细的生长线,贝壳呈黄褐色、红褐色、灰褐色或梨色。在体螺层周缘和缝合线上,常有一条暗褐色色带,但有些个体没有。壳口呈马蹄形,口缘锋利,轴缘外折,遮盖部分脐孔。脐孔呈圆孔状,小而深。个体间形态变异较大。
卵:圆球形,直径2毫米,乳白色有光泽,渐变淡黄色,近孵化时为土黄色。
(2)灰巴蜗牛
成贝:贝壳呈圆球型,壳高18~21毫米,宽20~23毫米,有5.5~6个螺层,顶部几个螺层略膨胀。体螺层膨大,贝壳黄褐色或琥珀色,常分布暗色不规则斑点,而且有细致而稠密的生长线和螺纹。壳顶尖,缝合线深,壳口椭圆形,口缘完整,略外折,锋利、易碎。轴缘在脐口处外折,略遮盖脐孔,脐孔狭窄,呈缝状。个体大小、颜色差异较大。
卵:圆球形,白色。
图1 同型巴蜗牛(左)和灰巴蜗牛(右)(史树森摄)
2. 发生规律
同型巴蜗牛和灰巴蜗牛在山东一年发生1代。两种蜗牛都以成贝或幼贝在豆类、蔬菜、棉花、玉米、麦类等作物根部,以及砖块、烂草堆和疏松的土壤下越冬,壳口有白膜封闭。次年3月当气温回升到10℃~15℃时开始活动,先在豆类、麦类及油菜等夏熟作物上为害。蜗牛成贝于4月中旬开始交配产卵,5月底至6月初为产卵高峰,气温偏低或多雨年份的产卵期可延迟到7月;蜗牛幼贝从5月上中旬起陆续孵化。成贝、幼贝于4月下旬后逐渐转移至棉花苗床、地膜棉、直播棉、移栽棉、春播大豆和直播玉米等秋熟作物上为害。
二、防治技术要点
(一)点蜂缘蝽
1. 化学防治
从大豆花期开始喷施噻虫嗪、吡虫啉、氰戊菊酯、氯虫·噻虫嗪等杀虫剂,隔7~10天喷1次,连喷2~3次,可有效防控点蜂缘蝽为害和“症青”发生。
2. 生物防治
保护和利用捕食性天敌(例如球腹蛛、长螳螂和蜻蜓)和寄生性天敌黑卵蜂等,对控制点蜂缘蝽的发生危害具有重要作用。
3. 农业防治
及时铲除田间及周围的早花早实的野生杂草,避免其成为点蜂缘蝽的早春过渡寄主。收获后进行深耕,清理田间及周围的秸秆、杂草、枯枝落叶,压低越冬虫源基数,降低明年点蜂缘蝽的暴发程度。
点蜂缘蝽飞行速度快、移动能力强、寄主多、危害大,建议各地集中行动,统防统治。
(二)蜗牛
1. 农业防治
秋季耕翻土地;清除田间及邻近杂草,清理地边石块和杂物等可供蜗牛栖息的场所。播种后和幼苗期田间,及时中耕翻晒土壤,降低田间虫口密度,减少发生量。
2. 物理防治
豆田周边开隔离沟或撒生石灰或草木灰或干细沙阻止蜗牛进入豆田。于黄昏、清晨和阴雨天进行人工捕捉,也可用树叶、杂草、菜叶等作诱集堆,集中捕捉潜伏在诱集堆下的蜗牛。
3. 生物防治
在清晨、傍晚或阴雨天气蜗牛活动期间,放鸭子到田间啄食蜗牛,但要注意回避作物的幼苗期和结实期,否则得不偿失。
4.化学防治
(1)施毒土毒饵 6%四聚乙醛颗粒剂7.5千克/公顷或6%甲萘·四聚颗粒剂7.5千克/公顷,拌细土225~300千克,撒施在田间;或用90%的晶体敌百虫250克与炒香的棉籽饼粉5千克拌成毒饵,于傍晚在田间撒施。
(2)药剂喷雾 50%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90%晶体敌百虫1000~1500倍稀释喷雾,也可用80.3%的克蜗净可湿性粉剂170倍稀释喷雾防治,或用6%除蜗灵2号7.50~11.25千克/公顷均匀撒施防治。
三、技术依托单位: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
联系地址: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
邮政编码:130118
联系人:高宇、史树森
联系电话:13578788042,13039147363
电子邮箱:sss-63@263.com
(来源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)